发布时间:2023-01-09 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 点击数:81086次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成都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 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9日
成都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022——2025年)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组织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35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649号)要求,为推动我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规范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利用水平,有效提升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夯实城市绿色低碳运行基础,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夯实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便民利民的基础功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内生动力。
全域规划、统筹布局。将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推进城乡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废旧物资加工利用体系等统筹建设、高效衔接、有机融合。
创新驱动、分类指导。推动商业模式、技术和制度创新,探索多领域、多模式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路径,优化回收利用体系产业链,构建适宜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提升再生资源精细化加工利用水平。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更加健全高效,按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GB/T37515-2019)和《四川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管理规范》(DB51/T1553——2012),建成社区
回收站(点)4000个,分拣中心46个(详见表1)。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废旧物资主要品种综合回收利用率不低于80%,再生资源年回收总量达到700万吨。二手商品交易渠道更加多元化、规范化,再制造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
1.合理布局废旧物资回收站(点)
健全社区回收站(点)布局。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废旧物资回收设施融合,建设一批“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实现“两网融合”设施共建共享。结合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在城市社区每1500户或5000人、乡村社区每 2500户或 6000人设置1个回收站(点)。到2025年,全市建成社区回收站(点)4000个。【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负责,不再列出】
推动绿色快递网点建设。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推动建设绿色快递网点,推广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引导全市邮政、快递企业使用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降低不可降解塑料胶带使用量。到2025年,全市建成快递绿色示范网点80 个,绿色示范分拨中心8个。(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规范废旧物资分拣中心建设
合理布局分拣中心。按照《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GB/T37515-2019)要求,每个区(市)县定点建设或改造1——2个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支持彭州市和大邑县改造升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布局建设低值再生资源处置利用项目。(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分拣中心建设。将建设分拣中心作为社会公共配套设施纳入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配置。到2025年,全市建成分拣中心46个,其中综合型分拣中心28个、专业型分拣中心18 个。(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废旧物资回收专业化
培育回收骨干企业。引导和鼓励回收龙头企业以连锁经营、授权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促进产业集聚和整合。支持具有专业化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废旧物资回收骨干企业。到2025年,全市培育再生资源领域全国百强企业3——5家。(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创新发展营运模式。以链主型企业为主导,通过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延展,强化产业链各环节业务单位整合,构建涵盖回收、拆解、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4.提升回收行业信息化水平
融合“互联网+”回收模式。大力推进“互联网+回收”与“天府市民云"平台对接,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构建在线预约上门回收、绿色兑换、以旧换新、定制回收等多元化回收场景,推进“回收+”便民服务回收模式,利用社区便利店、便民服务点、社区服务点探索“代收代储”等新模式。(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强全产业链数据应用能力,加快推进区域性综合回收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构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智慧监管平台,加强对再生资源流量、流向实时监测,推进行业数据化管理。到2025年,全市建成废旧物资回收信息化平台2个。(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二)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
5.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聚发展
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引导塑料瓶、废旧轮胎、废纺织品等相关项目向彭州市、大邑县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集聚,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发展。按照地理位置、服务人口半径、资源流向及区域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优势和基础,统筹规划全市回收利用基地。到2025年,全市规划设立2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协同打通产业链循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运行需要,依托各产业承载地特色优势,差异化补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环节短板,提升园区循环化发展水平。鼓励青白江区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布局高水平废旧金属、废玻璃等再生回收利用龙头企业,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补齐化工材料资源循环利用及锂电再利用等短板,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布局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龙泉驿区汽车产业功能区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产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水平
创新回收处置技术。加快废旧塑料深层清洁技术、废弃纸塑铝复合包装分离技术、智能打包设施等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推动分拣分选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积极引进国内外前沿处置利用技术装备,加强大件废弃物破碎生产技术、废玻璃高效加工利用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处置利用技术等高新处置技术实践应用。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回收处置先进技术,制造和销售回收处置先进装备。(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委、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实施技术改造行动计划。聚焦废塑料、废纺织品等典型废旧物资再生利用行业,发布技术设备推广目录,推进技术装备创新应用;聚焦家电产品拆解、汽车拆解等行业,实施机械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推动装备换芯,引导企业生产设备数控化改造升级,支持再生利用企业加强技术装备研发,在精细拆解、复合材料高效解离、有价金属清洁提取和再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大型成套装备。(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推进实施低值废塑料热裂解、退役动力电池精细化自动拆解等废旧物资高效利用技术。推动废旧纺织品再生产品在建筑材料、汽车内外饰、农业、环境治理等领域应用,鼓励将不能再生利用的废旧纺织品规范开展燃料化利用。重点打造废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废轮胎、废旧机动车及废旧动力电池等循环利用产业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健康发展
7.丰富二手商品交易渠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信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x (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文字、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