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ELVE,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信息网
政策解读

生态环境部“创新开展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10-23   来源:生态环境部   点击数:77740次

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10月22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出席发布会,介绍创新开展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1729649975829179.png

新闻发布会现场

介绍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有关情况

1729650051131965.png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

郭伊均: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将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危险废物监管纳入中央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扎实推动新污染物治理,改革数量之多、印发文件层级之高前所未有,是工作力度最大、举措最实的时期,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的时期。

在看到进展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刚刚起步,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等与当前形势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亟需进一步改革创新。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立足全面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提前研究谋划“十五五”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建立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严守“一废一库一重”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的底线,扎实推进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就“创新开展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这个主题与大家深入交流并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1729650081491638.png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

裴晓菲: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举手提问。

每日经济新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的比例达到60%,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请问,目前“无废城市”建设进展的情况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是什么?

郭伊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2018年针对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作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在深圳等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等5个地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改革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意见》明确将“无废城市”建设向全国推开,标志着“无废城市”迈上新的阶段。

经过6年的实践,“无废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工作有序展开。“十四五”期间,全国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计划建设3700余项工程项目,投资超过1万亿元,吉林、重庆等19个省份积极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杭州创新开展“无废亚运”行动并获得国内外的高度赞扬。各地以机关、企业、学校为对象,累计建设了2.5万余个“无废细胞”,逐步形成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的“无废”文化传播链。今年3月30日“国际无废日”期间,浙江、河南等多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支撑体系逐步建立。各地不断健全“无废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已经完成了400余项制度制修订。上海市率先颁布了“无废城市”建设条例,山东等6个省份将“无废城市”建设写入了地方性法规。江苏省等出台了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奖励办法。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提供“无废城市”建设融资支持,2023年投放到“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超过了500亿元。北京银行今年发布了全国首个“无废贷”产品。

三是工作成效日益显现。在源头减量方面,2023年,在113个城市中,除4个直辖市外,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109个地级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平均为2.03吨/万元,较2020年下降了6.8%。在资源化利用方面,贵州形成了磷石膏建材利用、生态修复等消纳途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1.8%。重庆市利用建筑弃土回用回填,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达到了241公顷。江苏推进28家化工园区开展“无废园区”建设,从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共同发力,今年上半年园区危废的填埋率降低了29.6%,省外转移率下降了24.6%。嘉兴推出了一键预约上门服务的“嘉家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的全品类兜底回收。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价办法,引导参与城市和地区在实施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具体工程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工业、生活、建筑和农业等领域的固体废物实际问题,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并从“建设”向“建成”过渡,将“无废”理念和行动转化为生态环境“无废”的现实图景。

海报新闻:各地近年来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庞大的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以及历史堆存量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进一步规范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管理,提高其综合利用水平,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想请问您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深入推进相关工作?

郭伊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不断增加。据工业固废网数据,2023年,我国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赤泥、冶炼渣等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达42.34亿吨,较2012年的35.7亿吨相比增加了18.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用于生产建材等产品化利用和修筑路基等多种途径,持续加大综合利用的力度。2023年,我国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达22.58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3.32%,较2012年提高了10.52个百分点。但是,我国每年仍有20亿吨左右的典型大宗工业固废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历史堆存量累计达到数百亿吨,且还在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增加。大量的大宗工业固废堆存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占用大量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资源。目前,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品化利用受技术制约、再生产品标准缺失、应用市场和运输半径有限等多重挑战。与庞大的产生量和历史堆存量相比,工业产品化利用量较为有限,靠把这些大宗工业固废生产成工业产品还远远不够,亟待在探索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大规模综合利用上下功夫。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等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要求,指导各地结合实际,以防范环境风险为重点,寻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积极探索通过井下充填、生态修复、修筑路基等消纳渠道,稳妥推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安全规范利用,让环境污染问题不多、环境风险不大的大宗工业固废回到地球循环中去。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论证、制定规范、上报备案、主动公开、全程监督的综合利用监管程序。要在查清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现状,确保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认真制定综合利用规程,报上级部门备案认可,同时要主动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严格全过程监督,严防综合利用演变为违规倾倒固体废物,努力探索出几种比较成熟、易于推广的综合利用模式,形成配套的技术规范标准体系,着力推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历史堆存总量增幅逐年下降,并朝着堆存总量逐年下降的目标前进。

央视网:自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以来,各地加强了危险废物监管,加大了对非法转移倾倒的打击力度,同时也进行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请问我国目前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状况如何?未来将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

郭伊均:2021年《方案》印发实施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持续提升,非法转移倾倒案件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制订完善危险废物名录等规章和焚烧、填埋等技术标准规范,危险废物“四梁八柱”性质的环境监管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全国目前有70余万家企业纳入了信息系统管理,较2018年启动系统使用时增加了近15倍;全面运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2023年全国电子联单近700万份。深化制度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对危险废物产生量很小的企业,将其产生的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至收集单位进行管理。全国累计已经有1000多家收集试点单位,服务了近30万家小微企业,有效破解了收集难题。

二是不断强化环境风险防控。连续15年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统筹开展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专项整治,平均每年排查整治环境风险隐患问题约10万个,环境管理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自2020年起连续组织开展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部门共查处涉及危险废物行政处罚案件超1.7万件,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4215件,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案件高发态势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1 2 3
分享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信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x (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文字、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扫一扫,加关注
我要报废汽车,已有 2104 人填写了报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