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97615次
【专家观点】20位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看点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并部署多项重点工作任务。
针对当下的经济形势,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针对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会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谈及宏观政策,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还部署了明年九项重点任务,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位列首位,“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和“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相较去年会议也是“新增项”。
如何理解此次会议的新提法以及释放出的经济工作新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20位专家,为您带来全面解读。
一、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另外,会议还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2021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总基调均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则调整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本次会议重申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进促稳”意味着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受到进一步重视。当前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能够为保障民生就业、维护金融稳定、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供基础保障,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先立后破”是指在新旧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在以高新技术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动能全面壮大之前,作为传统经济增长动能的代表,房地产行业不能下行过快。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政策基调尤其强调政策效率效果,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都强调效果,避免非经济政策对经济政策的冲击,避免合成谬误,将我国的政策空间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更好地发挥政策集成效应。综合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协同发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显,从而增强对稳消费、稳就业、稳外贸等支持力度。
二、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针对财政政策,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针对货币政策,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罗志恒认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总体是积极的,即加力以扩大总需求、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但同时提出“适度”、“提质增效”、“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用好财政空间”,也就是说要根据经济社会需要来实施,不搞大水漫灌。
他说,重提“结构性减税降费”,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我国已连续十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导致宏观税负逐步下行,财政空间仍有但总体在持续收窄。因此,未来的减税降费要注重效率和效果,注重结构性减税降费,侧重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等领域。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与过去“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不同,此次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事实上,“名义经济增速”恰恰是“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的结合体,但这次特别单独提出要考量“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说明要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全面考虑发展基本面、宏观经济增长形态、供需形势、价格水平、市场预期,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合理、节奏平稳、效率提升。
三、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明年九项重点任务的首位,要求“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央经济工作会把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明年的首要任务进行部署,凸显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程楠表示,其中,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一步,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契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综合效益好、成长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一批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关键之一是全面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要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现代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建设。同时,要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培育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链主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认为,会议提出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部署为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会议还强调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将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伟认为,下一步需要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在扶持科技创新方面,建议大力鼓励私募和科创创始资金发展,为科创工作发展提供更充足的初始动力。
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形成消费投资良性循环
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会议同时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具体举措。
会议还提出,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与以往表述相比,此次会议重点强调了‘有潜能’‘有效益’和‘良性循环’。”温彬指出,本次会议将消费和投资联系起来,意味着政策将不再孤立地刺激消费和投资,而是放眼长远,兼顾提升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力争实现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追求“1+1>2”的政策效果,提高内需增长的可持续性。
另外,在他看来,从促进良性循环的角度考虑,预计明年投资方向会重点支持与最终需求相匹配的关键民生领域,如充电桩换电站、养老育幼设施、乡村物流体系等。而消费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张,也会反过来拉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如对5G通信、绿色智能产品、电子商务等的需求增长,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创新等,由此来实现供需匹配、良性循环。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一方面,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提升消费的关键在于有效提升居民收入,后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关政策举措值得期待。另一方面,在有效投资转化为实物工作量的过程中,也会通过商品或服务购买等链条传导,有效带动收入增加、消费扩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他认为,从供给端来看,本次会议要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优化消费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于消费的需求更加丰富,通过营造更好的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供给的质量和多样性,有利于居民消费意愿的不断提升。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
会议要求,“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凡本网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报废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分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x (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文字、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