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4 来源: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点击数:30816次
【专家观点】徐盛明: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亟待解决的4个关键技术
近日,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盛明在第八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高峰论坛上作了题为《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瓶颈及材料修复技术进展》主题演讲。
徐盛明指出,当前,退役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包括梯次利用和直接回收两条路径:对于健康状况较好的电池,对其进行重组,用于一些低要求领域;对于健康状况较差的电池,经过预处理拆解,然后进行再生回收。他详细讲解了火法回收与湿法回收工艺的特点。火法回收工艺:国外企业多采用火法回收,工艺流程简单,但是能耗高,污染大,回收率低。以Umicore为例,回收的Ni-Co合金需进一步分离,大量Li元素进入熔炼渣而损失。
湿法提取工艺工艺繁琐;添加大量还原剂(H2O2等);产生大量高浓度废酸、废碱、有机废水等;同时浸出Ni、Co、Mn、Li等,后续分离困难;Li元素通常为末段回收或放弃回收。高效优先提锂、目标元素选择性浸出是瓶颈问题之一。
在回收技术方面,徐教授提到了两种技术。
技术一:基于机器人的退役方形动力电池多维识选与智能转载输送技术,优势:完成电池模块电池组无损剥离出电池单体,减少了环境污染、高温对电池单体化学性能影响,保证了拆解的最大安全性、高效性。
技术二:动力电池智能拆解与物料智能归集技术研究及其成套装备研制,优势:研发了高速智能视觉识选方法及装置,实现了正/负极片精准高效分选,为实现材料的修复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徐教授强调,当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亟待解决的四个关键技术:(1)退役动力电池容量的快速检测与分级装备研制——梯次利用问题;(2)退役电池智能拆解、物料精准归集、有机溶剂回收与整体热解装备等;(3)湿法冶金回收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治技术及其装备研发;(4)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三元、磷酸铁锂)和碳负极材料的结构与功能修复技术。
徐教授最后认为,针对退役动力电池材料的回收势在必行,并通过多个案例,对退役动力电池材料修复技术及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讲解。
(来源: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凡本网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报废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分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x (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文字、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