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ELVE,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信息网
再制造

【行业动态】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及重庆市发展展望

发布时间:2022-08-10   来源:重庆节能   点击数:100582次

【行业动态】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及重庆市发展展望

再制造是对功能性损坏或技术性淘汰等原因不再使用的产品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的过程。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促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对报废汽车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可充分利用废旧产品剩余附加值、节省生产原料、节约能源、减少工业排放、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表明,零部件再制造与原始制造相比,成本降低50%、节能60%、节材70%、减排80%。由此可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成为汽车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必将开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和装备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新模式。重庆市是传统汽车工业强市,着力发展我市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既符合“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质量产业转型发展之路,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

01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现状

目前我国已进入汽车消费时代,汽车年生产销售量连续居全球首位,汽车保有量增加迅速,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汽车售后市场规模达到1.6万亿,维修市场规模为6770亿元。

政策法规积极推动。国家和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务院《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出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等4部委出台《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等,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为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提出了目标和实施要求。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在政策助力下,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在探索中前行,形成了一定规模。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生产企业近700家,占全国再制造企业数量的35%;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值达200亿元,占全国再制造行业产值的1/3。目前全国共进行了八批再制造产品认证,其中汽车产品及其零部件再制造产品认证企业共计9家,产品覆盖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起动机等,逐步延伸到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

关键技术重要突破。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原材料供应、营销服务等基本建立了完备体系,制定了相关标准,如表1所示。

重点发展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再制造拆卸技术。汽车部件主要的连接方式包括螺栓连接、销连接、锥花键连接以及过盈配合连接等方式,但由于腐蚀、损坏以及某些连接处拆卸预留空间小等原因,需要对汽车部件的整体架构和零部件复杂程度进行多角度分析,结合先进的科学理念优化拆卸方式,实现无损高效拆解。

(2)再制造清洗技术。由于汽车零部件精密度要求较高,清洗效果会对零部件的再制造质量成本和产品寿命有决定性影响。目前已得到应用的再制造清洗技术主要有流液清洗、超声波清洗、喷丸清洗、干冰清洗、激光清洗等。

(3)再制造检测技术。现有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到再制造产品涂层和毛坯时,仍然存在检测不准、确定量差等问题。开展无损检测技术优化,可以确保检测效率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为毛坯的形状以及性能检测、预估再制造产品使用寿命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4)再制造修复技术。针对不同零部件及其损坏类型选择合理的修复方法,可以使各类零部件的性能得到恢复和升级,达到使用标准,实现重新利用。目前主要的修复技术有镀铁技术、激光熔覆技术、新型冷焊技术、热喷涂技术、电刷镀技术等。

02重庆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

2.1市场需求驱动产业发展

重庆市最早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成立于2005年,从事变速箱的检测、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整体上看,随着市场需求驱动,重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在持续快速发展。截止2021年底,重庆市汽车保有量达545.4万辆,全年报废汽车拆解量超过15万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产值9000万元。其中,实现发动机总成再制造8000台,其中约50%的发动机来源于市内,占全市报废汽车拆解量的2.7%;变速箱再制造3000台,占全市报废汽车拆解量的2%。

按照拆解汽车中50%燃油汽车的变速器和发动机被再制造估算,到2030年,全市将形成7万辆发动机和7万台变速箱的再制造能力,重庆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值将达到10亿,前景可观。

2.2技术迭代促进专业发展

从某种角度看,再制造过程就是技术和质量改进过程。我市现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3家,其中有1家企业进入了工信部再制造产品认证目录,1家企业正在建设中,我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情况见下表。

从产品线而言,我市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主要涉及变速箱再制造和发动机再制造。重庆复鑫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拥有2万台/年发动机再制造规模,原材料来源于全国各地的汽车售后服务网点及经销商,主要为长城、奇瑞、长安、五菱等品牌进行发动机再制造,2021年该企业再制造发动机总成约8000台。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建的发动机再制造生产线处理规模达12000台/年,预计于2022年10月投产,计划开展福特、大众、丰田、马自达等品牌发动机再制造业务。重庆雨翔示辉变速器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变速箱监测、维修及再制造,为国家工信部再制造产品认证目录企业,认证产品为4速和6速自动变速箱。该公司主要服务客户为长安福特,年处理规模1万台左右。

03存在的问题

再制造产业发展滞后。我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尚未形成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体系,没有形成完善的再制造产品销售网络。再制造行业参与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涉及产品少,部分为整车制造商定点再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弱,不足以支撑汽车静脉产业发展。

再制造产业体系不完整。再制造尚属新兴产业,零部件再制造没有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现阶段转向器、启动电机等再制造体系尚未形成,大量的汽车零部件流入了四川、湖北等地或者作为废钢铁处理。而且企业在旧件检测、再制造毛坯修复等关键环节缺少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缺乏废旧零部件质量检测和寿命评估技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

再制造产品认知度不高。再制造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还没有被公众广泛认知,甚至将其等同于汽车大修,各方面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知。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公众普遍认为新产品比再制造产品好,陈旧的消费观念限制了再制造产品的应用和市场占有率。

04建议及展望

目前,重庆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仍然是一个新兴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由于起步晚投入不够等原因,行业整体规模不大,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机遇面前,对我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建议如下:

强化政策落地。强化政策法规及其配套措施的落实推进,积极鼓励引导消费者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使用再制造产品,落实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管理制度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再制造产业市场发展。

引进成功经验。借鉴成熟经验,结合市情科学制定再制造产业规划,从试点示范向方向机总成、变速箱、转向器、启动电机等等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培育市场需求。倡导再制造绿色发展和消费,鼓励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产品,也积极引导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及社会资本投入再制造领域,推动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

强化创新引领。加大创新投入,强化产业创新引领和推动作用,在再制造的工艺技术设备、工艺技术以及专业装备方面提升水平,培育专业化的领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实现再制造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重庆市汽车静脉产业的强力发展,在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和市场经济驱动下,重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将指日可待。

(作者:李琳)

(来源:重庆节能)

1
分享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信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x (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文字、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扫一扫,加关注
我要报废汽车,已有 2073 人填写了报废需求